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是深圳大学于2014年成立的一个包含本科与研究生培养、侧重跨学科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校内综合办学单位。作为深圳大学内部探索全面改革创新的学术特区,高等研究院与香港和海外著名高校合作,借鉴国内外研究型大学通行的管理模式,引进具有一流视野的资深教授和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学术氛围和培养环境,开展卓越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新闻动态

高等研究院系列学术讲座之六十六

发布时间:2017-06-20 | 浏览次数:

细菌生物被膜研究中的老问题和新方法

Dr. 金帆 (Fan JI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


About the Speaker

2002         B. 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7         Ph.D.,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7-2009 Postdoc,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9-2010 Postdoc,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 Champaign         

2010-2011 Postdoc,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2011-     Professor, Hefei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Physical Sciences at the Microscal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1-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1-     Professor, CAS Key Laboratory of Soft Matter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Talk Information

自然条件下,细菌可独立浮游生存也可依附于表面,自组织、集体共生,由大量微生物群体粘附在表面共生行成的薄膜被称为生物被膜(biofilm),其厚度通常在 100-200µm之间。医学研究表明:生物膜感染会引起肺炎、尿道炎、肾结石、中耳炎、牙周炎等多种疾病,并因其对抗生素的抗性大幅增高,造成对这类感染的治疗极为困难。统计表明:生物膜感染和许多难以根治的反复性慢性感染,和约80%的急性院内致命感染有关。生物膜对植入性医疗机械(如人造器官,人工关节、骨骼支架等)或手术器具表面的污染会还会造成严重的术后感染,导致手术和移植的失败。在此,我将介绍如何通过发展一些新的原位表征方法去探索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涉及其形成机制的一系列核心问题,其中包括:1)细菌在表面初始粘附、运动过程;2)细菌表面的适应、菌落形成;及3)细菌群体的协作、通讯等过程等。我们研究表明,基于交叉学科的新方法引入可以极大地丰富现有的研究手段,帮助我们理解细菌生物被膜这一复杂的生物体系。

时间:2017年6月29号16:30-17:30

地点:科技楼2号报告厅

All are 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