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所介绍
深圳大学是深圳市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其地处南山半岛,依山傍海,与香港隔海相望,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是深圳大学新成立的一个包含本科与研究生培养、侧重交叉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校内新型教育机构,是深圳大学内部一个探索全面改革创新、实行特殊管理体制的、开展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学术特区。院内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常任教授体制(Tenure Track System)。高等研究院主页:http://ias.szu.edu.cn/
二、导师介绍
赵伟研究员是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催化与清洁能源技术实验室负责人。其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于德国Erlangen-Nuremberg大学物理化学系,并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Nian
Lin教授课题组)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系(Charles T. Campbell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工作。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包括:应用单晶吸附量热技术精确测量重要催化反应中间体(e.g., -OH, -OCH3, -OOCH等) 在常见的过渡金属 (e.g., Ni, Pt)和金属氧化物(e.g.,
NiO)的化学形成热和键能,以为更好的设计和研发应用于特定催化反应的高效催化剂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首次发现单层石墨烯材料在Ni(111)表面的共存的两种吸附结构;应用光电子能谱技术测量异原子掺杂对石墨烯材料的电子结构的影响,并总结了调控电子结构的规律和方法;首次应用STM研究Ullmann聚合反应在BN表面上的反应机理;已经在多种国际著名期刊(JACS, JPCL, ACS
Catalysis, PRB)发表文章25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为11篇。
三、研究方向
催化与清洁能源技术实验室致力于研究应用于清洁能源技术相关的催化与光电催化的相关基础科学问题,包括研究反应机理,催化活性位的确定与表征,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内在联系,建立“构效”关系,构建可行的方法用于催化剂的优化与快速筛选,并发展研制新型高效催化剂
开发新型材料与催化剂,应用于氢燃料电池,裂解水制氢,二氧化碳化学还原以及氮元素的化学转化等前沿清洁能源技术; 实验技术包括原位红外光谱,STM,吸附量热,ALD等技术;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及吸收谱技术;
三、应聘条件
应聘者应已取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包括物理、化学、化工、材料与工程及其他专业,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具有上述研究实验技能的申请者将给予优先考虑。感兴趣者请将个人详细简历和论文发表情况发送到 weizhao@szu.edu.cn。
四、聘期待遇(总收入约30万/年):
1. 深圳市待遇:12万元/年(免税);
分别在开题与中期考核后发放;
2. 深圳大学待遇:(1)8.4万元/年基本待遇,按月发放;(2)每月发放2240元住房补贴;
3. 合作导师科研津贴:不低于2000元/月。
4. 博士后人员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本市,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其子女入托、入学的有关事宜,参照深圳大学教职工办理。
五、其他潜在待遇:
1. 满足博士后入站奖励计划者(要求见*), 给予额外的奖励性待遇2000元/月;海外归国人员可以申请深圳市的“孔雀计划”;
2. 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课题资助, 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按每项1万元进行奖励。
3. 高等研究院待遇: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的各项科研成果,以高等研究院作为第一单位,将获得高等研究院教师同等的奖励待遇。
4. 在站期间成果优秀的博士后给予绩效奖励。在完成基础科研量(发表JCR一区期刊论文1篇,或JCR二区期刊论文2篇,或JCR三、四区期刊论文4篇)以外部分给予相应的奖励。
5. 出站博士后留深工作并与工作单位签订3年以上合同的,可申请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出站后符合深圳市后备级人才条件的,可以申请160万元的住房补贴(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为准)。
6.出站后优先推荐留深圳大学工作,符合学校人事部门政策要求的优秀博士后可申请转为教师。
*博士后入站奖励计划
(1)基本条件:进站时为33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在1年以内(以到校报到时间为限)。
(2)入选资格,以下二项符合其中一项:
A.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前200名高校(包括国内)应届或一年内毕业的博士;
B. 自然科学类博士在博士期间发表3篇JCR二区及以上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