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至9月9日,在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空间科学中心丁春雨研究员团队携手深圳市气象局天文台梅林副研究员团队、喀什地区气象局徐峰副局长,赴新疆喀什地区开展为期五天的月球与火星雷达地面验证试验,并同步完成月全食直播观测,以实际行动实现党建与科研同频共振,生动诠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
一、党建领航:锚定科研方向,凝聚攻坚合力
本次科考核心目标是为我国深空探测计划提供关键技术支持与地面验证数据。喀什地区极端地理环境、独特地质特征与月火表面高度相似,成为理想实验场地。团队由丁春雨研究员带队,成员涵盖深大 25 级博士生徐讲湾、梁梓航,23 级硕士生陈浩钰,21 级本科生蒋畅之等骨干力量。
团队始终坚持“围绕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科研创新动力。出发前,团队专题召开行前动员会,明确科研伦理、数据安全、人身安全等要求,为科考任务安全有序推进筑牢根基。

二、先锋带头:攻克技术难关,保障科考时效
实验设计阶段,党员骨干主动认领雷达地面验证关键难题,牵头开展集中攻关,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科考期间,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展业绩,带动团队形成“比学赶超”的科研氛围,有效破解野外考察强度大、环境复杂等挑战。
三、实地攻坚:斩获科研硕果,夯实探测基础
团队深入高海拔区域开展核心试验: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海拔约 4700 米的慕士塔格峰 4 号、3 号冰川,成功测验雷达在极寒环境下的性能,完成冰川地下层位剖析解译,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获取宝贵原始数据。

在英吉沙县附近帕米尔高原与塔里木盆地西部交界处的洪积扇戈壁滩,团队模拟火星表面探测条件,分析探地雷达地下信号特征与地层分层信息。通过与实地戈壁滩地下洞穴对比,证实嫦娥三号在月球紫微撞击坑发现地下洞穴的真实性;同时观测到与火星天问一号着陆区地下组成相似的洪积物剖面,为后续火星探测积累关键地面类比数据。

四、联合科普:传播科学知识,扩大社会影响
9 月 8 日凌晨,团队与深圳市气象局天文台在泽普县联合开展月全食直播观测。活动既让公众直观欣赏“红月亮与银河”的震撼星空,通过科普我国探月与行星探测成果,激发大众探索宇宙的兴趣;同时,联合团队同步获取宝贵天文观测数据,为深空探测提供技术补充。直播经各大平台和媒体转发,吸引大量观众观看,不仅取得良好科学传播效果,更提升我国深空探测的社会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