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至7月30日,高等研究院张新旭助理教授赴美国东北海岸参加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3)第501航次的采样工作。该航次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近海海底进行钻探取样,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填补近海水文系统形成机制的多项空白,对于可持续管理与保护全球淡水资源、以及理解大陆架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张新旭助理教授作为首位依托深圳大学参加IODP3航次的科学家,共采集沉积物样品54份、地下水样品31升,主要采用宏组学手段研究沉积物中活跃的微生物类群及其环境适应机制。
多维采样,刷新纪录
团队利用L/B Robert钻探船在93天内共完成了4次钻探作业,成功获得了长度达393米的深海沉积岩芯,并首次在全球近海海域采集到超过1万升地下淡水样品。此外,团队在其中的2个钻孔中布设了SCIMPI原位观测系统,为连续监测该地区未来3-5年的地下水循环模式提供了关键平台。
国际合作,学科交叉
本次科考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多个国家的61位国际科学家参与,研究领域涵盖微生物学、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沉积学、古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所有采样数据将于近期通过IODP3网站实时向公众开放。
心怀敬畏,探索深蓝
本航次是一次“被海浪摇晃、被星辰照亮、被科学点燃”的宝贵体验。那些采集上来并沉睡在-80℃冰箱中的微小生命,或将改写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知。科学家们怀着对大海的敬畏,深刻体会到在有限条件、有限时间和空间里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艰辛,以及最终实现突破所带来的喜悦。船上的每一天都在提醒我们,海洋科学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一场需要科学家、工程师、船员、厨师以及公众共同参与的接力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