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昇隆老师课题组于表面超分子共结晶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
loading..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成果   >  

正文

李昇隆老师课题组于表面超分子共结晶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

2020-10-15

近日,我院显微技术与材料分析化学领域专家李昇隆老师,于美国化学协会国际知名期刊J. Phys. Chem. C, (IF: 4.2,中科院二区)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标题: The mixing behavior of trimesic acid with pentacene at the liquid-solid interface.


至从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问世,人类因此得以窥探纳米世界之美,原子与分子的影像可视觉化已不再是梦想;在这领域中,表面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拓展持续引起科学家的关注,因这代表着未来世界纳米科技的基石。


过去几年,STM分析工具加速了表面超分子化学组装结构的研究进展,超分子组装结构一般由非共价键的凡得瓦力、氢键甚至卤素键等生成。虽然表面超分子化学系统简化了三维结晶空间的复杂性,然而,固体基材表面与分子间的吸引力亦同时复杂了表面超分子组装系统的研究, 近几年,该领域研究兴趣的进展已从单一组成往多组成物质方向前进,多组成的组装体将可创造新颖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有其重要性。李昇隆老师课题组最新研究发现pentacene-TMA多组成的系统中,pentacene客分子可选择性地与不同结晶相的TMA结合,产生混组装体,此混组装体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因此可以将其余结构排除,于固体表面产生单一混合结晶,此研究工作中,我们由STM于液固界面环境下连续监控超分子混组装的动态选择性过程,混合现象的机理于文章末以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由能的计算值诠释实验现象。


文章实验与理论计算部分为李昇隆老师课题组曾兴明同学与博士后研究员Ayyaz Mahmood共同完成,李老师为文章唯一通讯作者,李老师2020年已于该期刊以唯一通讯作者发表3篇文章,深圳大学为唯一单位,此一系列研究工作由国家自然科学面上等基金资助NSFC (21972095)。


文章出处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cc.0c06891



图一、STM动态观察客分子选择性吸附模板分子表面多晶相形成稳定超分子混组装结构。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白石路3883号深圳大学粤海校区致知楼703学院办公室 518060

联系电话:0755-26492572

版权所有 ©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