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高等研究院10周年院庆主题活动之一——前沿交叉科学研究论坛在致知楼附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士吴奇、中国工程院院士罗毅、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邱妙芳、院长李猛、副院长明海燕、副院长李秀婷出席了论坛。论坛由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晓光主持。多个学院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吴奇院士从“我的求学/研究之路谈起…”
吴奇院士从自己的求学之路娓娓道来,他以书架和货架“两个架子”为喻指出,创造知识与应用知识同等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应用知识更为重要。他强调,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有实现科研突破的坚定信念和解决问题的扎实基础知识,其次要有持续不断的努力,聚沙成塔、积水成渊。他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多维度含义解读启发现场师生,要直视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科研导向,做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研究,为实现国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贡献力量。
罗毅院士“真空电子学到固态电子学”
罗毅院士分享自己青年时期的求学成长经历,鼓励同学们养成踏实求学的习惯。他回顾了电子工程起源基础,介绍了电子管的物理特性,介绍了真空电子学到固态电子学的发展过程,展示了高速光电子器件对智能技术和数字经济支撑,并展望了电子工程和人工智能结合的未来发展方向。他鼓励同学们在现代电子工程的知识海洋中探索遨游,勉励青年们要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要提升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综合能力,才能够长期高效地开展学习和工作,服务社会发展。本场精彩报告为师生们带来了宝贵的电子科学知识,开拓了师生的科学视野。会场同学们交流热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吴奇院士简介:
吴奇院士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专业,1987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博士学位,1992年始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199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资助。鉴于其对深入理解高分子溶液中链的构象、动力学和相变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吴奇教授分别于1999年和2003年获选为美国物理学会(APS)Fellow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主要是“集合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分子生物之成,设计和执行决定性的实验来回答一些与大分子、生物以及胶体有关的重要问题”。
罗毅院士简介:
罗毅院士于1983年在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分别于1987年、1990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起受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年任教育部国家重大工程人才项目。主要研究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及其集成应用技术,包括激光器、LED、光调制器、光探测器,及其在光纤通信、宽带信息感知、半导体照明等领域的应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