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简介:
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主要研究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制备或合成工艺、材料性能,致力于材料的性能优化、工艺优化、新材料研发与材料合理应用。
二、研究方向介绍:
1. 先进功能材料:
发展多种功能材料制备的新方法、新技术,深入研究其特殊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医学应用等;围绕功能电子材料与器件、光学材料、光电复合功能材料、先进结构和界面材料、智能型医用材料、模拟与材料基因组等研究方向,涉及材料学、纳米科学和化学生物学等交叉领域学科建设的发展,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2. 生命医学材料
在正确认识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的功能和形态的生物替代物。一般利用新型生物材料,结合功能性细胞及信号因子,选取工程及生物制造手段,制造出具有功能的生物组织或器官,或者用于研究的生物系统。重点关注包括术后愈合期的止血、粘连、修复机制,神经修复机制及仿生材料与创伤部位的相互作用关系。
3.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以(水,有机溶剂)树脂、橡胶、陶瓷和金属等基体为连续相,以(微)纳米尺寸的金属、半导体、刚性粒子、纤维、纳米碳管等为分散相,通过适当的制备方法将分散相均匀性地分散于连续相中所形成的复合体系。该领域注重基础研究的同时,也关注该类材料的应用研究。
三、学分设置:
总学分:≥ 24;公共必修:=6,专业必修:=7,选修:≥11
四、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动态;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五、科研能力及素质等要求:
了解所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顺利阅读本专业英语文献和用英语撰写论文摘要;掌握本专业常用的实验方法和表征测试手段,并能运用于论文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数据处理和文献检索的能力;具备中外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组织管理等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六、课程设置:
专业必修课包含材料科技前沿、数学建模与数据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学)专业英语等;
专业选修课包含仪器分析及材料研究方法、化学软件及应用、量子化学、材料表面与界面、无机材料合成与制备、新型半导体材料、论文写作与专利申请、纳米科技、高分子化学、大分子物理化学、大分子结构与衍射、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材料表征、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研究生通过中期考核可进入学位(毕业)论文阶段。
1.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在校期间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集中体现。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学位论文选题应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选择属于本专业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或者重要的应用性课题。
2. 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研究生的学位(毕业)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要求详见《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细则》。有关学位(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问题由研究生本人承诺,导师负责。实验原始记录、谱图和分析测试结果应完整规范,并全部交各课题组保管。
3. 本学科要求硕士研究生在第4学期末完成论文中期检查,并做出书面论文阶段报告,由研究生指导小组审查,若离进度要求偏离较大予以黄牌警告直至延期毕业,并报送上级管理部门。
4. 按时完成本方案规定的任务,至少在本学科领域以第一作者和第一署名单位(“深圳大学”)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5.论文评阅及答辩程序按研究生院有关文件规定的程序执行。若论文答辩不通过,需半年后方可再次申请答辩。学位申请及授予工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法》和《深圳大学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办理。